« 上一篇下一篇 »

我不是产品经理!

这个问题我说了N的平方那么多次,还是有很多人坚持肯定的褒奖我为“久经考验的产品经理”(潜台词:只要产品做得好的都是产品经理)。最近有人找我去讲课,关于“互联网新的、发展前景的优势产品等”,我一听就头大,这不明摆着所谓产品经理们“战略咨询顾问”角色忽悠的事情么。他们想要什么我很清楚,我的成功也可以复制——类似的“实用主义”路数。

“但是无法粘贴。”有网友补了这么一句话,我认为用来描述中国互联网现状再贴切不过了。2008年1月我写产品经理的责任的时候,号称做“产品经理”的人远远超过做“产品设计师”,近两年应该在逐渐持平,但实际上还是不正常,真的需要这么多产品经理么?一个团队里产品经理与产品设计师的比例应该多少?

在我看来,国内超过80%的产品经理其实多少都在从事产品设计职能。我之所以强调自己是“产品设计师”,是因为我意识到产品设计质量对产品最终用户体验的影响被大大低估,并且将来是拼专业技术的时代。创意一流,设计九流的例子比比皆是,抄别人都抄不好难道还不值得所有人反思么?我希望国内所有从业者都看到老外同行们深厚的技术积累,而不仅仅风光的创意想法。

从职能上区分,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业务远景的把握,可以理解成商业规划能力,重点关心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产品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是对最终实现的把握,可以理解成专业技术能力,重点关心怎么做?做成什么效果?做到什么程度?我坚持认为,搞不清楚产品经理和产品设计师的区别,意味着团队成员责权不分,在某个问题上很可能都认为自己最专业。这些状况在小团队里不明显,因为小团队可以依靠热情、感情来迅速推动,但在大公司大团队则容易形成普遍的“消极抗战”心态,以及谁拿钱多谁说了算的“官僚主义”思想。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把话题扩大到互联网产品团队,谈谈对团队的看法。我见识过很多创业产品初期只有两个人,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孵化角色。产品到了一定规模,必然需要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监督执行,此时我也认为只需要四类人就可以:产品经理、设计师、项目经理、工程师。

注意是四类人,不是四个人,所谓四类人就是有可能成为四群人。其中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走M路线,设计师和工程师走P路线。走M路线的群体根据发展团队规模再扩张,比如产品经理往上可以设立产品总监,项目经理往上可以设立项目总监。走P路线的群体根据所需专业程度再细分,比如设计师可以细分信息架构、交互设计、界面设计、视觉设计等职能,工程师可以细分前端开发、应用开发、数据库开发等职能。

项目最终失败的原因多半是产品本身(而非运营、销售)没做好,而没做好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其一产品经理不及格,症状为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其二设计师不及格,症状为产品不能持续吸引用户;其三项目经理不及格,症状为产品总是不能按时上线;其四工程师不及格,症状为产品问题太多效率太低等。

归根结底,认为自己是不是“产品经理”不重要,关键我们所做的工作有没有对产品成功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这是值得所有从业者扪心自问的问题。真正有效的发展必然有适应节奏,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去抄袭别人所谓的“成功”体系或者体制。